2015年9月,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年级---初三。翻开语文课本,找到目录。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囚绿记》这特殊又别有意味的字眼,带着好奇心,我翻到了《囚绿记》的页码。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看完了全文,我不经思考,这作者是有多爱绿色,才会做出‘囚绿’这种行为呀!随后我又想到,文章不是最讲究‘内涵’吗?作者这样写背后肯定有故事。经过一番查阅,我了解道陆蠡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更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最后在7月21日时,他带着满腔爱国的热血、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文笔风格,离开了家人,离开了祖国,年仅34岁。 现在想想,假如,我是那常青藤的话,也会不甘被囚吧!不管是人,还是动物,甚至是植物,都是向往自由、喜欢自由的!在文中,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祖国经历的事。在卢沟桥事变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作者祝福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他写下此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 啊!自由与希望、光明与解放、愤懑与祈祝......如今的我们,在先人的努力中,已经得到了这些他们渴望的东西了。现在的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居安思危,不忘国耻!
初二:罗家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