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言在先,“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其实有时候,走的人不多,只有自己一个,也能走出来路。
还记得年少时,正是外表像松树内心像松鼠年龄时候,常常白天在院子里村子里东征西战,把整个村子玩的像自己打下的天下一样,而到了晚上,太阳西落,自己一个人胆子小的连厕所都不敢上。每每独自一人拿着手电站在厕所门口,都格外胆战心惊,生怕里面会爬出来一个长得像便便模样的非人类。有时干脆就一直憋着,把自己憋的像一个临刑前等待获罪的犯人一样狼狈,就那也不敢一个人贸然出动,老觉得不过十几米的路中会有一个吓人的东西等着自己。有时直接带着不爽昏昏睡到天亮,次日一大早就飞奔厕所,远远看去酷像一个冲向战场的斗士。
长大些,一个人走夜路上厕所什么的都已不再是问题,但是,更不习惯一个人走路。大了些就不再那么活泼,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能一个人从村里玩到村外,到了吃饭的时候再从村外玩到村里。上了几年学,心里好像被掏空了,似乎被时间拿去了我童年的一切,那时候,觉得路多点人走才最好。每当下课放学,总是要三三五五成群结队的走,一是怕特立危行会让别人笑话,而是自己一个人走真的太无聊,独自行走的路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孤独感。哪怕有时两个人关系正处于不冷不热的时候,走路是最好消除隔阂的方法。
再大些,上的学多了,见的多了,懂得多了,也渐渐明白了一些事。从喜欢到不喜欢,再到讨厌,这大概就是叛逆的过程。上高中时受不了突然进入新环境,感觉看谁都不顺眼,说谁都像是弱智,看谁都像是在得瑟。然后,走路渐渐就没有人陪了,慢慢适应了自己一个人走路的节奏,无言可说,只言寡语,面无表情。但是一个人走夜路也会担心很多,快了怕被人们倒在地上横七竖八的影子绊到,慢了怕被不知所以的疯狗咬到,总得提心吊胆,浑身不自在,即找不到身边的朋友,也从未看清身旁匆匆路过别人的眼睛。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好多原来不知道的。原来路真的不能一个人走,鲁迅先生的话还是很实在的。一个人走,走得再多,走得再熟,哪怕走的寸草不生,片瓦不留,那也只是临时小道,受不住自己的反复涉足。走的久了,才发现真正的路太宽太大,宽的得和朋友们一起走。然而走过了,就彻底坍塌了,不能再回头了。记得那些喜欢吃糖的年龄,走路时都很慢,都很在意身旁小伙伴的速度,都能听得懂一些莫名其妙的呢喃。那段最简单明了的年代,我们称为童年,不过,它似乎在也不会回来了。
高二:扶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最后一段对鲁迅的话的解读是有问题的,这句话本身是有贬意的。老师建议是小作者一定要理解之后再引用会更合情合理些,加油。
点评老师:孟祥琦
转载请注明: 学霸作文网 » [难忘2015]走过的路_1000字